行走在江苏省如皋市的各个村庄,广袤大地一片生机。田野里,嫩绿的麦苗茁壮成长;大棚内,饱满的果实长势喜人;碧水中,葱绿的荷叶慵懒舒展……近年来,如皋市九华镇坚持因村施策、因地制宜,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蓬勃发展,“打造一个产业、致富一方群众、带动一方经济”的乡村振兴动人图景正在徐徐展开。
以“艾”兴农 鼓足“钱袋子”
(资料图片)
风和日丽,艳阳高照。走进九华镇龙舌村蕲艾种植基地,只见田里的艾草枝繁叶茂,绿油油的一片,微风拂过,阵阵清香扑鼻而来,让人心旷神怡。“艾草从叶到茎到根全是宝,而且投资少、易管理,一年可以收获两茬,具有当年种、当年收,一年种、多年收的优势。”龙舌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志良介绍。
万企联万村、共走振兴路。2020年底,龙舌村能人金国华将高效农业——艾草种植引进家乡,充分拓展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由企业提供蕲艾种苗和技术培训服务,各户分散种植,再由企业按市场保护价统一收购、加工、销售,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种植蕲艾的积极性。
“我家通过土地流转每年都有补贴,另外我平时还在农田里帮忙管护,每天也有60元的收入。”村民左建国说,田间管护的活儿不累,还能照顾家里,生活挺满意的。
在龙舌村的艾草深加工厂房内,机器轰鸣声不断,近二十名工人正在车间忙碌。“这些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,村集体依靠田间种植以及生产加工,每年能增加70万左右的收入。”徐志良边说边抓起一把从机器里粉碎分解后的艾绒介绍,“这是品质最好的艾绒,它们将发往各地的医院、医药馆等地。”
接下来,龙舌村将着力延伸艾草产业链,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,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,让艾草鼓起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
黑猪变“金猪” 奔向好“钱”景
在九华镇云屏村的张大生猪养殖场内,传统概念里的“脏乱差”,得到了有效解决。据悉,该养殖场全部实行封闭式养殖,饲养员、饲料等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入场。“目前全栏有1500头黑猪,年产值500多万元。”养殖场负责人张国华介绍,养殖的黑猪是巴东品种,养殖场采用“生态养殖+科技养殖”的方式,保证黑猪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在养殖场附近,张国华承包了几十亩地,通过猪粪回田的方式,种植空心菜、鱼腥草等蔬菜,这些蔬菜成为饲养黑猪的上好口粮。养殖场内,养殖料塔自动喂养系统正在将加工好的饲料通过管道运输送至猪舍。
“我们在如皋、通州都有黑猪肉专卖店,此外我们也会对猪肉进行深加工,卖往上海、浙江、南京等地。”说话的间隙,张国华手机上来了订单,“有顾客向我们预定黑猪肉包子。”张国华喜悦道。
特色产业反哺促乡村振兴。目前,生猪养殖已经成为云屏村的一大特色产业,张国华也通过赞助修路等方式,为云屏村的乡村振兴发展铺建“快车道”。
架起荷兰豆 长出“致富豆”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向大地,九华镇杨码村薛永炎家庭农场早已忙碌起来。田间地头,一排排整齐的“绿篱笆”映入眼帘,荷兰豆的藤蔓顺杆攀爬,长势良好。数十名村民在田里有的忙着采摘荷兰豆,有的忙着装篮装袋,有的忙着称重量,每个环节衔接有序,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。
2016年,薛永炎承包了508亩土地种植黑塌菜、香堂芋、青玉米、荷兰豆等特色产业,目前正是荷兰豆的采摘期。“荷兰豆种植面积有100亩,年产值200多万元。”薛永炎介绍道。
“一人致富不算富,要带动村民都致富。”据了解,薛永炎家庭农场挂钩帮扶杨码村低收入户22户,安排有劳动力的村民进农场打工。去年还带动低收入户种植和销售季节蔬菜,村民们实现了在村里就业、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如皋市九华镇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延长农产品产业链、价值链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助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。(张灵若 王玉玉)
[编辑:吴一多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