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豪
几次回乡,看到家乡部分果园栽培管理的落后粗放,产量低而不稳定,甘肃省平凉市静宁籍的在外人士李健总是感到痛心。于是,已经在陕西、山东等地靠苹果打拼出一番事业的他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。
(相关资料图)
2022年,李健成立中果汇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在静宁县城川镇建成集苹果苗木脱毒快繁、标准化培育、质量检测、信息溯源等为一体的静宁苹果繁育基地。
中果汇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基地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豪/摄
“开启新的事业版图”,让李健下定决心的因素有两个:一个是他想要回家乡、建家乡、兴家乡的真诚愿望;另一个是来自家乡热情洋溢的邀约。
2021年中秋前夕,静宁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联名发出《致静宁老乡的一封家书》,让在外游子了解脱贫后家乡新姿尽绽、百业俱兴的面貌,邀请大家携资引智,返乡创业。
为此,当地实施人才新政——“归雁工程”。在2022年3月,出台《实施“归雁工程”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配套制定《静宁县“归雁工程”行动实施方案》;成立以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,设立“归雁工程”办公室及“归雁工程一站式”服务窗口;围绕工商准入、税收减免、创业用地、住房保障、金融扶持、人才奖补、产业扶持、创业补贴、技能培训、社保医保、户籍管理、子女入学、权益维护等13个方面,给予优惠政策,为在外发展的静宁人搭建起振兴乡里的广阔平台。
看到这些举措,李健有了发展信心。很快,他就带着资金、项目回到家乡。同期,静宁县昊康牧业有限公司肉牛繁育基地创办人尹喜生也在“归雁工程”的号召下,返乡创业。
和科班出身的李健不同,尹喜生之前从事的是建筑行业,“对养牛没啥概念”。静宁县自主研发部署的“四库两平台”(记者注:“四库两平台”指“归雁工程”的基础数据库、岗位数据库、项目数据库、事迹数据库以及智能管理平台、雁巢对接平台),提供数据、资料,让他的投资意愿与地方需求产生碰撞,最终,他锁定了“平凉红牛”产业链条。
昊康牧业有限公司肉牛繁育基地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豪/摄
尹喜生投资1.85亿元,在静宁县甘沟镇建成标准化牛棚17座,运动场8.5万平方米,青贮池3座,日粮加工厂1座,养殖肉牛6000多头。下一步,他还计划扩大基地,让养殖规模达到1.6万头。
“归雁工程”的数据库里,类似想回乡投资创业的静宁游子还有7000余名。“归雁工程”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永牛统计,截至目前,工程已累计对接洽谈项目137项179.7亿元,落地建设109项,完成投资40亿元。
“归雁”扎根,为家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在城川镇,李健建起集大数据高清智慧显示系统、土壤与环境参数监测系统、果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、果园智能物联网建设系统、果园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、果园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为一体的“智慧果园”,“果园里的水、土壤、病虫害、气象数据被自动传入信息采集平台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专家会诊,就能制定对策,及时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。”
他还与四川一家公司合作,建成静宁首家规模化良种苗木组培脱毒繁育中心,引进“抗重茬、组培、双脱毒”技术。李健介绍,该技术能脱去苹果树常见的六大病毒,扩繁速度也变得更快。“传统用种子种,3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苗,现在只需要3个月,幼苗就能拿去嫁接,成活率也更高,基本3年挂果、5年丰产。”
“此外,基地培育的苗木可以矮化密植,一亩地种植果树从40株可以增加到100株。” 李健说,“树矮了,树冠也小了,就便于机械化操作了,比起以前可节省70%的人工。”
昊康牧业肉牛繁育基地起步晚,起点却很高。基地副经理尹贵平告诉记者,这里配套清粪车、撒料车、搅拌机、装载机、清扫车、恒温饮水机、按摩刷、音乐定时播放器、运动场等设施,实现养殖环节全机械化作业;日常管理也更加科学、精细,不同生长阶段的牛,分区域饲养,佩戴不同监管等级的耳标,喂养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……
基地还带动周边5个乡镇28个村庄4000余户种植优质饲料玉米1.2万亩,配套建成产量20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1条、日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20吨、牛粪15吨、废旧果树枝条5吨,年屠宰能力达3万头的屠宰线2条,实现了牛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,构建形成了“草畜肥、种养加”循环农业体系。
来自“归雁”的新思路、新做法,让乡亲们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多了解,也让大伙儿享受实实在在的“红利”。甘沟镇党委书记吕朋军说,仅种植饲料玉米一项,农户的增收就在500元以上。昊康牧业还为养殖户提供牛犊,高出市场价每斤1—1.5元的价格,收购散户喂养的肉牛。
裴霞霞(右一)与同事一起忙活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王豪/摄
在中果汇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记者欣喜看到,“归雁”带来更多“小归雁”,排成“雁阵”,聚力前行。
95后女孩裴霞霞过去在西宁工作,现在,她是中果汇峰组培室的一名技术人员,主要负责外植体实验、茎尖剥离、培养基配置等具体工作。
重复实验难免枯燥,但裴霞霞却乐此不疲。在她看来,不同实验方案,得出的结论,经过总结、梳理,最终都会应用在生产实践中,“往小里说,是让每一棵苹果树长得更好;往大里说,也是在为家乡发展做贡献。这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价值。”